为持续深化“零距离育人工程”,近日,0638太阳集团官网持续开展“寝室夜话”第2期活动。本期夜话聚焦专升本一年级学生的成长困惑与宿舍矛盾调解两大主题,在太行B栋307宿舍与物联网(专升本)2301班学生展开了一场“有温度、有实效”的对话。

从压力到破局的“双向奔赴”
专升本学生首先围绕活动参与积极性不足的问题,道出真实心声,“课程难度跨度大,课后还要备考、实习,时间根本不够用”一位同学坦言。现场,武老师根据学生诉求,积极表示:“专升本学制短、任务重,结合具体情况下一步将优化活动时间安排,争取‘错峰活动’,利用午间、周末碎片化时间开展短时高效的中小型活动,供大家选修。”同时提出“学业帮扶计划”,组建跨年级学习小组,针对性帮助他们解决专业课程衔接难题。

打开话匣子,当有学生提到“总觉得专升本和本科生有隔阂,活动形式也不太吸引我们”时,武老师耐心作出回答:“可以定制化活动矩阵”方案:增设专升本学生专场活动,如“职涯规划工作坊”“技能速训营”等,并邀请企业HR参与设计实践类活动,让参与体验与就业竞争力直接挂钩。

在面对“活动如何助力个人发展”的疑问时,武老师以“创新创业大赛”为例,提出“活动成果转化计划”:“参赛项目可直接纳入学院孵化器,优秀团队还能获得导师一对一指导。”他鼓励学生将活动与职业目标结合:“哪怕是志愿者,也能积累作品集,为求职加分,为自己赋能。”

一场“呼噜声”引发的暖心行动
针对太行B栋307宿舍两名同学打呼噜严重影响他人睡眠的“老大难问题”,武老师现场办公。在确认宿舍资源紧张但学生不愿分开的现状后,接诉即办,他当即联系学生公寓管理中心,积极协调宿舍调剂解决方案,在多重解决方案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平常喜好等实际情况,择优协助学生解决了影响他睡眠的“老大难问题”。

教育在细微处生根:学生的声音
“寝室夜话”结束后,参与学生纷纷写下感悟:
张国栋:“访谈打破了表面化的社交模式,当大家坦诚分享困难时,我才发现每个人背后都藏着不同的故事,比如宿舍打呼噜问题看似小事,却长期影响室友关系,这次交流让我意识到沟通的重要性——许多矛盾源于缺乏有效对话。”
杨独伊:“这是一次难得的平等对话机会,建议后续访谈引入匿名问卷与主题引导,确保信息全面性,这类座谈会若能常态化,将有效促进师生双向理解。”
刘麒乐:“院长毫无架子,像长辈分享人生经验,他强调学院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发展平台,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让我深受感动。”
梁国超:“解决问题的过程锻炼了我的沟通能力,我学会站在他人角度思考,理解不同生活习惯的碰撞,更懂得尊重与包容是宿舍和谐的关键。”
赵梓桐:“大家敞开心扉交流的氛围特别温暖,老师认真倾听我们的迷茫与期待,让我感受到被重视。”
程慧纹:“院长第一时间解决打呼噜问题,尊重每个人的意见,这次访谈让院长‘接地气’,学生与学院的距离更近了。”

“寝室夜话”作为学院情感育人的沟通桥梁,以“移动式座谈会”形式深入学生群体,当教育从会议室走进生活区,当解决方案从文件落实到床头,师生之间的信任纽带愈发坚实。正如武老师所说:“教育不是单向输出,而是用脚步丈量需求,用行动回应期待。”育人生态的温度,正在这一场场“卧谈会”中悄然生长。
(供稿:0638太阳集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