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字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职业世界。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岗位、新业态,大学生如何找准方向、实现自我价值?2024年10月17日15点,晋中信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于博学楼301举办了一场以“职场启航·生涯筑梦”为主题的完满人生赋能会。辅导员卢松波老师以专业视角和生动形式,带领2024级学子开启了一场从“认知自我”到“行动规划”的深度探索。

数据为引:洞见行业趋势,锚定职业方向
“网络工程、物联网、区块链——这三大领域,正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职业新高地”卢松波老师以详实的行业数据和清晰的薪资图表,系统梳理了当前最具潜力的职业赛道。

在网络工程领域,5G/6G技术与云网融合不断推动产业升级,安全工程师、云架构师等岗位需求旺盛,应届生起薪达到8k/月以上。物联网作为“云管边端”协同发展的代表,催生了嵌入式开发、边缘计算等热门方向,应届生薪资范围在8K-20K/月,行业规模已突破万亿元。而在区块链这一新兴领域,随着Web3.0与数字人民币等应用的落地,合约开发、链底层研发等岗位稀缺,本科起薪达8k-12k元/月。
“大势在我,机遇在前”卢老师总结道,“唯有看清趋势,才能精准发力”他鼓励同学们主动关注行业动态,结合自身专业背景,选择适合的赛道切入,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榜样为灯:看见成长路径,激发内在动力
“从少年梦想到神舟升空——杨利伟的成长路径对我们有何启发?”在观看完一段航天员杨利伟的访谈视频后,同学们陷入了深思。
卢老师指出,职业成长不是偶然的结果,而是“目标确立—能力淬炼—机遇把握”这一逻辑链条的持续运行。他以杨利伟为例,引导大家认识到:任何领域的卓越成就,都离不开长期坚持、系统训练与主动突破的精神。榜样不是用来崇拜的,而是用来参照和学习的。他们的路,应成为照亮我们前行的灯。
认知为基:探索真实自我,寻找适配赛道
“你是ISTJ还是INTP?你的职业兴趣是R型还是E型?”在活动现场,同学们通过MBTI性格类型与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展开了对自我的初步探索。
卢老师结合专业理论与实际案例,分析了不同性格特质与职业方向的适配关系:网络工程适合逻辑严谨、注重细节的ISTJ/ESTJ型人才;物联网领域更需要动手能力强、富有创造力的ISTP/INTP型学生;而区块链则青睐抽象思维强、热爱探索的INTP/ENTP型人格。

“性格不是命运,而是参考”卢老师强调,“真正的职业选择,还需结合兴趣、能力与持续的努力”他鼓励学生不仅要了解自己,更要塑造自己,在认知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未来。
实战为桥:从思考到表达,从理想到现实
“你用什么证明你能胜任这里的工作?”“如果没有被录取,你会怎么想?”在模拟面试环节,同学们直面“面试官”的犀利提问,结合自身经历与职业认知,进行了真实而紧张的应答。
这一环节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应变与表达能力,更推动他们从“我想做什么”转向“我能做什么”“我该如何证明”。职业规划不是空想,而是需要被表达、被检验、被修正的实践过程。卢老师在点评中指出:“面试不仅是能力的展示,更是职业理念与自我认知的传达。”

共鸣为续:点燃行动之火,书写完满序章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活动在全体同学合唱《勋章》的歌声中落下帷幕。卢松波老师发出行动倡议:“从今天起,请大家迈出第一步——报名行业课程、调研目标企业、制定可执行的职业规划……”
赋能会结束后,同学们反响热烈。有人表示:“原来数字经济有这么多细分方向,我对物联网嵌入式开发更感兴趣了。”也有同学谈到:“MBTI测试让我更清楚自己适合什么类型的工作,也更明白如何在团队中发挥优势。”更有同学反思:“模拟面试让我意识到,职业规划不能只停留在想象,必须付诸行动。”

完满为导:每一次启航,都是未来的伏笔
职业规划不是一次课、一场会就能完成的。它是一次次认知的刷新、一次次行动的积累、一次次自我的超越。本次“职场启航·生涯筑梦”赋能会,不仅在学生心中播下了职业意识的种子,更搭建了从“学业”走向“职业”的第一座桥梁。


愿每一位学子,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找准自己的航道,以认知为舟,以行动为桨,筑梦前行,书写属于自己的完满人生。

撰稿:卢松波 赵翔
摄影:石家徽
供稿:信息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王天翼